青春,因夢想而不朽,因前行而激昂,因奮斗而無悔。她有理想,在人生信仰信念上不畏浮云遮望眼;敢擔當,在學業學術征程上咬定青山不放松;能吃苦,在科研競賽路途上千磨萬擊還堅勁;肯奮斗,在助推民生福祉上絕知此事要躬行。她就是2023年度學校十佳青年獲得者數據科學學院孫雨茜。

孫雨茜,女,中共黨員,2021級經濟統計學碩士研究生,擔任數據科學學院研究生第一黨支部宣傳委員,曾以考研專業第一、綜測年級第一的優異成績獲新生一等學業獎學金、研究生學業一等獎學金、“三好研究生”等榮譽,獲包含“正大杯”全國市場調查大賽研究生組一等獎、“華為杯”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在內的五項國家級競賽,主持知行浙江1項、參與新苗人才計劃2項、田野調查1項,學術論文已被1級A期刊錄用。
有理想,不畏浮云遮望眼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更是新時代青年的“遠航之帆”。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孫雨茜以“承先輩之精神,創吾輩之未來”為己任,擔任數據科學學院研究生第一黨支部宣傳委員,亦曾是數科學院青年講師團與學生會組宣部成員。她工作認真負責,緊緊圍繞支部中心工作展開宣傳活動,參與支部活動的組織策劃,撰寫逾30篇新聞稿,多次獲得了包括樓膽群部長在內的上級領導的肯定。

敢擔當,咬定青山不放松
生逢盛世,肩負重任。作為一名研究生,唯有腳踏實地、夯實學業根基,才能行穩致遠,不辜負時代所托。2021年,她以超過錄取線53分的專業第一成績獲得了本專業碩士點自設立以來第一個新生學業一等獎學金獲得者。在研究生期間,她不忘初心,時刻以優秀研究生的標準要求自己,學習成績位于專業第一,綜合測評成績在數科學院2021級研究生中為年級第一,獲得2021-2022年度研究生一等學業獎學金與“三好學生”榮譽稱號。

學術成就是科研人的終極追求。她從大二開始接觸國民經濟核算領域的課題項目。每個寒暑假,她都在查找國內外文獻、翻譯國外綱領性文件、整理領域內研究的發展脈絡中提高和充實自我,先后在文化衛星賬戶領域撰寫了多篇小論文,累計撰文約10萬字。目前,其撰寫的論文《中國文化衛星賬戶框架構建及實證研究》已收到1A期刊《統計研究》的錄取通知。
能吃苦,千磨萬擊還堅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彼钪?,社會主義是拼出來。2021年12月,她憑借《抗乳腺癌藥物研究》拿下國家級A類競賽——華為杯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比賽三等獎。如此高等級的競賽獎項意味著:研究生開學不到100天,直接達到畢業要求。但她并沒有因為完成畢業任務而沾沾自喜,反而從辛苦的學術競賽中感受到了創新思維、專業知識與普惠民生的巧妙碰撞,并決心以此為契機在科研競賽之路上砥礪前行,爭做國家知識創新的主力軍。

為了解決競賽難題,熬夜、通宵成了家常便飯,在2022年的“正大杯”第十二屆全國市場調查大賽中,從研磨問卷、擬定框架、創新方法到論文撰寫,她都擔當了主力軍的角色,不斷挑戰新模型、創新新方法、打磨論文表達,最終過五關斬六將,在全國總決賽中獲得了研究生組一等獎。在第五屆全國應用統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大賽中,她作為組長帶領隊友們走訪杭州市多個社區,訪談社區工作人員,在此基礎上撰寫的案例論文最終獲得了全國二等獎。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統計建模中,擔任隊長的她帶領團隊在論文中融合了傾向得分匹配模型、熵值法-層次分析法、隨機森林-Gini指數模型、中介效應模型,作品獲得了研究生組全國二等獎。2022年10月,她再次帶領團隊參加“華為杯”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在短暫的五天四夜中,閱讀了大量相關文獻,運用集成篩選模型、復雜時間序列模型、深度學習模型和多目標混合整數規劃模型,探究放牧策略與草原土壤理化性質之間的關系,尋找可持續的放牧策略,作品《草原放牧策略研究》最終獲得了全國二等獎。在不到兩年的研究生生涯里,她拿下了3項國家級A類競賽,1項國家級B類競賽,1項國家級C類競賽,四次擔任了組長,2次獲得當年全校最高獎項。
肯奮斗,絕知此事要躬行

為響應黨的號召,孫雨茜積極投身社會服務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與奉獻者,立志用專業知識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增進民生福祉。在她主持的“知行浙江”課題——“數智時代社區綠色治理探究”中,她帶領團隊走訪杭州市20個社區,對社區綠色化治理與數字化改革經驗進行了訪談與問卷調查,評估了浙江省綠色社區治理的政策效應,總結浙江省在綠色社區治理數字化改革的先進經驗,探索居民參與社區數字治理的可行方案,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浙里住”APP與社區綠色管理可視化平臺,做到了讓科研貼近民生、助力民生,讓綠色可持續發展插上大數據的雙翼。
青春要與時代相輝映,青年要與祖國共奮進。面向未來,孫雨茜已申請碩博連讀,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發展的浪潮之中,立志跟隨前輩的腳步成為新時代統計人才,用奮斗來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